摘 要:语言全息论是用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律和系统论对语言的性质、语言理论的思考。语言全息论包括语言内全息状态(语言结构层次内全息状态)与语言外全息状态(语言结构与外部世界即宇宙结构的全息状态)。 关键词:全息;语言全息论;宇宙全息律;系统论 0 此前的理论疑问在《美学语言学》(钱冠连1993:381-383)的第七章第一节“语言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中,作者写道:“语言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有和谐统一的相通相同之处。”“‘语言在结构和组织上与任何形式的社会行为都相似。’(罗兰·巴特《符号美学》)我不敢由此而推论,语言在结构和组织上与自然大宇宙相似。这是我们的能力所不能企及的课题。对自然大宇宙的结构和组织,我知之未及皮毛,更不敢拿语言结构和组织与之比附了。但我感觉到这两者的相通之处是:(1)声音是大自然的实体之一,语言有声,语言是大自然中声音的杰作,是仅次于音乐的优美声音。(2)自然大宇宙的运行有节奏,语言的运行也有节奏。(3)自然宇宙美的表现形式与语言美的表现形式相同。”上面这样一段结论,看到了自然大宇宙与语言小宇宙的相通之处。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个初步发现不敢深究下去。为什么自然宇宙的运行有节奏,语言的运行也有节奏?为什么自然宇宙美的表现形式与语言美的表现形式相同?《美学语言学》没有回答。 而语言全息论的前进,正是要从没有回答的问题出发:自然大宇宙、人及其语言三者也是全息同构的。 1 导言论证语言全息论的第一部专著《语言全息论》①是用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律与系统论对各种语言性质和语言理论进行思考。正好,欧洲中世纪的一个语法学派“摩迪斯泰(Modestae)学派”认为,“如果能证明大自然的规律与语言内部的规律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就能解释语言现象。”语言全息论,就是以大自然的规律解释语言现象。我们不妨将语言全息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来看待,它为观察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观察,就会(1)发现语言的一些新的重要的性质,如语言全息性,即语言全息律、语言递归性、语言离散性,等等,从而提出一些预言(如语音音感隔代显现)等等;(2)找到语言的各种固有性质和种种语言学理论的根源———宇宙全息统一关系、生物全息律与系统论。不能断言它们就是语言性质和各种语言学理论的“最后的”根源,但我相信它确实为语言的种种性质与语言学理论找到了一个圆融的安顿。宇宙之网和语言之网处处默合着、吻合着、契合着,编织了生命,编织了人生,编织了作为人的人体。这便是关于宇宙、人与语言的一部史诗。这样的叙述描绘了一幅宇宙、人和语言的统一、圆融的安顿的图景。 2 语言全息论的总体构想语言全息论(the theory of language holograph)是以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律与系统论来解释语言内全息状态与语言外全息状态的语言理论。 语言全息论大致上说研究两个大的问题:一是语言内全息状态,二是语言外全息状态。这便是语言全息论总体构想。生物全息律是理解宇宙全息律的入口。 生物全息律(张颖清1980,1985)是说,“生物体一个全息元上的一个部位和相对于整体上或某一其他全息元上的非对应的部位,总是和其(所)对应的部位(在)生物学特性(上)相似程度较大;各部位在一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和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这样,生物学特性不完全相同的各部位的分布结果使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并且各全息元之间在不同程度上是相似的。这我们称之为生物全息律。”也就是说,生物机体的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与整体是绝对全息的。如果不是从信息的角度而单纯从形态结构上理解,一个小小的部分无论如何也无法包容下巨大的整体。生物全息律的例子太多太多,无法详尽以示。人的眼部五轮与脏腑分别相应。耳朵是倒立的婴儿,是缩小了的身形。一棵植株的任何一个枝在形体与性状上,与这棵植株的整体是相同的。一条蚯蚓断成几截,每一截都可以长成一条蚯蚓。 语言全息论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宇宙全息律(见3.1);基础理论之二是系统论(见3.2)。 3 语言内全息状态 3. 1 以宇宙全息律论证语言全息律(即语言内全息状态)“宇宙全息律是说一切事物乃至宇宙都具有四维立体全息性,并且每一事物都是宇宙的全息元。”紧接着又说:“宇宙全息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一切事物都具有四维立体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了其他部分,同时又被包含在其他部分中;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王存臻,严春友1995:45-46) “宇宙全息律是说,宇宙是一个n维全息体,它的任一组成部分都是浓缩的信息宇宙,宇宙是无数个信息宇宙的集合体。简言之,任一系统都包含着宇宙总体的全部信息。”(王,严1995:306) 这两处的叙述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对于宇宙有多少维,一处说四维,一处说n维。但“任一系统都包含着宇宙总体的全部信息”的意思,两处都有。“一点含全”的“全息”论,是一点也不含糊的。“简言之,任一系统都包含着宇宙总体的全部信息。”由此我们概括出:宇宙全息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第一道论证是: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现以vicissitude (命运变化)一词为例,看它是不是包含着英语的全部信息?我们知道,一个语种中的任何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自己解释自己,只能由别的一些词儿来规定或解释。有趣的是,别的一些词也不能自解,得由另外一些词来规定或解释,这样一级一级地推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 先看过程: 第一级信息:Vicissitude包含的信息是:change, especially in somebody’s fortunes.②(非相关信息略去,下同); 第二级信息(把第一级信息里的词都拿出来分别推演):change包含的信息是: change or different conditions; something used in place of another or others; especially包含的信息是: to an exceptional degree; in particular; in包含的信息是: indicating physical surroundings, circumstances, etc. somebody包含的信息是: some person; replaced by anybody in interrogative or negative. Etc. sentences; fortune包含的信息是: change; chance looked upon as a power deciding or influencing somebody or something; fate; good or bad luck coming to a person undertaking. 第三级信息(由第二级信息里的词都拿出来分别推演): changed包含的信息是:…… or包含的信息是:…… different包含的信息是: conditions包含的信息是:…… undertaking包含的信息是:………… 直到第n级和第n+1级所包含的信息是:……? 这样的推衍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便是,一个词可以推衍出一个数字庞大得惊人的集合体,几乎就是词库里所有的词。而且,上面的信息包含是严格按词典定义进行的,如果在保证语法不误的前提下,还可以描写、限定、充实和补充下去,即还可以节外生枝,带上各种各样的从属小句,带上分词独立句、形容词独立句、名词独立句,等等,如此节外生枝,枝外生节地无限地延伸下去。也就是说,每一个词(汉语里为“字”)都潜在地包含着这个语种里其他所有的词(字)。在电脑发明以前,这个推想也许是神话。可是,在电脑里贮存了英语词库和汉语词库的今天,这个清查工作变得容易得多了。任何语言中的词都可以这样论证,并且得到同样的效果。 以上论证的必然结论就是:语言体系中的部分与整体全息。 一个词包含了整个语种的词的信息,是成功地论证了,那么,一个词素呢?甚至一个音节呢?一个音素呢?能说一个音素、一个音节包含了整个语言体系的信息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非常的匪夷所思,其实也是不难论证的。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个存在着的词素或者一个音素(或音节),都要成万次地在一种语言中的词库中出现,抽掉它,整个语言体系会留下成千上万的空白,千孔百疮,万孔千疮,彻底解体是必然下场。去掉了一个存在着的词素,或者一个音素(音节),那就会在成千处、成万处去掉了它们,就等于取消了成千成万个存在着的单词。这即是所谓的釜底抽薪。既然一个存在着的词素或者音素(一个音节)的抽掉就会使整个语言解体,那不就是一个词素或音素(音节)隐含了整体语言的信息吗? 第二道论证:部分与部分包含着相同的信息。 如果我们对上面一个单词如英语中的vicissitude的推衍了然的话,就已经对部分与部分包含相同的信息认同了。例如,仅凭直觉,我们可以认同vicissitude和它的第二级信息层里的change (变化)和fortune(命运)还有相互包含之处,但怎么也不能设想vicissitude和exceptional(例外的)有什么共同之处,但vicissitude在其自身的第三级信息层里居然就和exceptional相遇了,并被解释了,即相互包含了。还在同一级信息层里与看起来更加风马牛不相及的look upon(被认为是,被当成是)相遇了,并被解释了,即相互包含了。这就是说,vicissitude可能在它的某一个非常远的层里与英语词库里的某一个词相包含,即全息。即每一部分中都包含了其他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他部分中。这既是宇宙全息律在语言中的重复,也是任何一个系统的性质。 每一个词的定义也都包含了词(字)典中其他任何一个词的定义,这一事实,还可以从“隐秩序宇宙即是一部超级字典”的命题中得到旁证。有人评论隐秩序理论———其创始人为当代最出色的物理学家之一D.Bohm(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时指出:“对任何单个元素的仔细研究,原则上都可以揭示这个宇宙中的其他任何一个元素的详尽信息。在某种意义上,Bohm的隐秩序宇宙构成了一种超级字典,其中每一个词的定义也都包含了字典中其他任何一个词的定义。”③世界真奇妙:“任何单个元素原则上都可以揭示这个宇宙中的其他任何一个元素的详尽信息。”这和一个词包含了一种语言里的全部信息如出一辙! 刚才我们说到“vicissitude(命运变化)在它的第三级信息层里与看起来更加风马牛不相及的lookupon(被认为是,被当成是)相包含了。”正确地说,在宇宙全息律里,“风马牛”是可以相及的。如果“风马牛”真的不相及,宇宙全息论的整个大厦就垮掉了。“天人一体,万物同源”④,不要说“风马牛”是可以相及的,就是万事万物都可以相及!相及就是全息。相及就是相互包含对方的信息。 语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是全息的,可以用更简单的形式逻辑程序论证:既然“语言体系中的部分与整体全息”(请回忆上述vicissitude能被非常遥远的一个单词解释)是事实,那么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之间也自然是全息的。(下式中的~读作“全息于”) 设:任一语言的词汇为全息Q:元素(每个词)为n,于是有全息集(无限集):Q=(n1,n2,n3,n4,n5……nX)因:n1~Q,或者n2~Q,或者nX~Q,或者nX+1~Q,……则:n1~n2~nX~nX+1这是形式逻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vicissitude和其第二级信息里的change与第三级里的changed或or或different或conditions或 something或used或in或place或of或another或others……或直到undertaking是全息的。自然,上述任何一个单词与另一个单词都是全息的。 第三道论证是: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全息元,都分别在整体上和其他全息元上有对应的部位或相似的信息。 这种对应现象在生物界表现得淋漓尽至,在非生物的却又是模彷动态平衡的语言结构中表现如何呢? 首先检验一下汉语的句子(一个全息元)与词组(下一层的一个全息元)在结构上的对应即全息性。 汉语几种句子成分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形式来表示:⑤
再看主谓词组、述宾词组、偏正词组、补充词组与联合词组能否分别在小句中有对应部位或相似的信息。 任一个主谓词组,如“反映敏捷”,刚好与句子里的主语(第一所长)加谓语(已经拿走了今年的经费)这样的结构是对应的。 述宾词组,如“敲击键盘”,刚好与句子里的述语加宾语(已经拿走了今年的经费)的结构是对应的。 偏正词组,如“彩色屏幕”,刚好与句子里的主语(第一所长)或宾语(今年的经费)对应(主语、宾语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结构)。 补充词组,如“出得快”,刚好与句子里的谓语里的述语中的中心语加补语结构(拿走了)对应。 下面的对应,虽然在“第一所长已经拿走了今年的经费”这样的句子里找不着,但在汉语其他类型的句子里则是轻而易举地找得到的。联合词组,如“硬件(与)软件”,词组中的各个部分是并列,顺存或选择关系,但上一句中不是联合词组作主语,也不是联合词组作宾语,故无对应。如果上一句改为“所长与副所长已经拿走了今年的经费与设备”,那就有了对应部位了。介词词组,如“到晚上”,与某些句子的状语、补语(如“工作到中午”和定语(如“关于电脑的报告”,作定语的介词词组后面要加“的”)也是对应的。 这就是说,各种词组都可以在句子的整体中找到对应的部位或相似的信息。这就是全息。词组与句子的对应全息是语言层次里全息度最高、最显的两部分。 同样高的全息度还表现在句子与比句子高一层次的语篇的全息里。种种句子结构———“主+述+宾”结构、非主谓结构、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多重复句和紧缩复句———在语篇里有相当惊人的对应情况。因为语篇的整体结构就是由上述这些句子结构递归相套(相同结构的重复)而成。 那么,更低一个层次的单词在句子里有没有对应的部位呢?很明显,有。 比词更低一个层次的词素(也分别是一个全息元)在句子中有对应的部位或相似的信息吗?应该说,句子中有词是不成问题的,于是词素在词中找到与它们对应或相似的部位就是没有问题的。 词素与句子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是全息的。 通过上面的汉语语料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语言体系中的每一个全息元,都分别在整体上和其他全息元上有对应的部位或相似的信息;体系的每一个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也就是说,语言体系的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部分与整体是绝对全息的。以英语为语料,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通过上面两种语料三道论证,虽然没有做到万喙啄一,我们还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语言的“词素—词—词组—子句—句子—语篇”各层次中,部分与整体全息;部分与部分包含着相同的信息;语言体系中的每一个全息元,都分别在整体上和其他全息元上有对应的部位或相似的信息,即是说,体系的每一个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最后的判断“体系的每一个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便是以“一”(一个全息元)概“全”(整体的缩影),即语言内全息状态。 3.2 以系统论再次论证语言全息律(语言内全息状态) 宇宙全息论的十大原理中的第二条说明:一切系统都是全息系统。一切全息系统都具有等价性(王,严1995:第二章第四节)。因此,我们只须对“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加以论证,论证成功了,语言系统就是全息的,因为一切系统都是全息系统。很多人误以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论证过,其实索绪尔只有断言而无论证。 (1)语言的整体性。系统的创始人Bertalanffy (1973)认为,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的著名命题 the whole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see Venuri,V.1978:25);系统的性质或特点不是其组成部分之间的性质或特点的简单总和(代数总和,相加的总和),而是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相加。 原本是无意义的单个音节(部分)相加(流动起来并配以重音与节奏)之后,变成了有意义的词、词组、句子、语篇(它们都是相对的整体),这是无中生有。语言是无中生有的一个例子。这种无中生有与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Hawking,S.W.1988)中所阐明的大爆炸生成宇宙的情形———宇宙也是无中生有———正好一样。这两例无中生有的一致不是偶然的。这说明,语言结构与宇宙正是全息关系。习语整体含义也是大于部分之和。话语中的整体含义是另一种大于部分之和。 (2)语言的有机关联性。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的有机性来保证的。一个系统的诸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它内部的诸因素之间的联系都是有机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地构成系统的整体。语言有机关联性在下面三个典型的现象中表现出来。一是单词之间的永无穷尽的相互诠注,二是相互推动与影响的变音,三是相互制约的词形变化。这三条在世界语言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大量例证。(3)语言的动态性。系统的有机关联不是静态的关联,而是动态的关联,与时间有关的关联。Berttalanffy (1973)认为,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性质,是语言各项性质里最为明显、最先被语言使用者感受到、最先被大量语言学家所承认与研究的一个性质。词汇的增加与淘汰,词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语音动态的变化,句子结构的动态变化(最缓慢,但还是有),都是动态性的证明。作为信息,动态性的语言的存在状态是个什么样子呢?第一,表现为相对的稳态。第二,语言的稳态绝不是静态。语言稳态是含有动态的一种运动状态。语言运动指的是信息流动。第三,语言可以进化。而且我们可以把握十足地预言语言进化的方向是:语音与语言结构进化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省力;而词库变得越来越丰富与庞大。 (4)语言的有序性。系统的有机关联性所表现出的结构、层次以及系统的动态性所表现的渐进分异(progressive segregation)的方向性,都使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点。Berttalanffy (1973)认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标志着系统的组织性或组织度的增长,而系统的组织性既与系统内部因素的有机关联性有关,又与其动态过程有关。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证明语言是有序的:语言结构、层次是分明的,语言结构具有渐近分异的方向性,语言具有组织性或组织度(语言实体从大到小的分析与从小到大的组合,就是语言的组织性或组织度),语言变化的方向能预言(能预言的结构,一定是有序的),语言的目的性(语言的发展,不但取决于它实际的状态即必然性,而且还取决于它对未来的预测即偶然性,这两者的统一便是语言的目的性。详细情形请参见《语言全息论》第五章第五节)。 以上四点说明,系统的特征都在语言结构上显示出来。我们这时才可以说:语言是一个系统。 3.3 语言与认知的全息关系也可以说明语言内全息状态 这是因为,语言既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语言本身又可以作认知的对象,同时,认知过程和语言生成相兼相应,认知与语言必须附着于人体。而文化(尤其是物质文明部份)却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于人体之外,所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应该算作语言外全息状态。 4 语言外全息状态 语言外全息状态,指的是语言系统与系统之外的世界(宇宙结构)的全息状态:语言结构与宇宙结构同构、相似、相套。 欲证实语言与系统外部世界的全息状态,必须解决四个大问题。第一是语言各种性质向外找根源时,能成功地找到它与宇宙结构是和谐一致的。我们可以在语言全息性、语言递归性、语言离散性、语言层级性、语言线条性、语言模糊性、语言节奏性、语言有机性、语言任意性及语言其他性质上,成功地实现这一点。第二个大问题,某些语言理论成功地向外找到和谐一致的根源,于是我们以序位语言学、索绪尔语言理论、语言系统观、认知语法、配价语法、系统语法、语言意义的整体性质原则为例,成功地做到了这样的论证。第三个大问题,说明语言对宇宙全息律的印证,印证有如下几个方面:宇宙与语言各自依次蕴含、生物与语言:高层级具备低层级的属性、哥德尔数学怪圈与句子怪圈、宇宙自返律与自相缠绕话语、宇宙原型与语言模型、宇宙靠语言阐明。第四个大问题是,论证语言与文化的全息关系:语言与文化现实之间、语言与文化协同进化、语言结构里压缩了文化视觉。限于篇幅,我们只能在四个大问题中挑两个例子。 例一:以语言的递归性说明语言与宇宙世界的全息关系。语言的递归性的定义是:语言结构层次和言语生成中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相套。语言递归性的几个典型句式是:NP+VP∈N’P’+V’P’+N’’P’’+V’’P’’。如The man (who kicked the ball) scored the goal (that won the game).表现递归性的另一种典型句式是: 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etc.另一典型句式是“递归场”: this is a book on AIDS(A). I hate it(B). That is a Cdisk (C). I like it(D).这个语篇中,(C)重复了(A),而(D)重复了(B),但是,(A)与(B)却不是递归,(C)与(D)也不是递归。这种递归与非递归的相互混杂形成了一个递归场。递归场指的是,递归与非递归相杂的一个语篇。可以说,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最大的递归场,这个大的递归场中又包括了无限多的小递归场。递归场大量地、普遍地存在着。为什么语言必须是递归的?因为人的认知资源有限,注意力的幅度有限,他记不住那么多的句子结构。按照记忆力与注意幅度的要求,记住的句子形状越少越好,越少越方便。语言必须走这一条路: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句子。事实上,一个人绝对没有能力在一个语篇中说一句话变换一个新的句式且无穷地变换下去,他只能大量地重复相同的句式。所以,递归性是语言的根本性质之一。语言之所以为语言———手段有限而表现无限的语言,就是因为有了结构上的递归性。语言整体上的递归性避免了句式集合的庞大与复杂的危险,使句式有限而简单:语言局部上的不递归,使语言在有限手段之内变得丰富起来。这乃是语言递归性的必要之所在。语言递归性的根源:语言结构与宇宙结构全息。宇宙的递归结构是怎么一个样子呢?“大宇宙包含着无数小宇宙,大系统包含着无数小系统,高层次包含着无数低层次,每一小宇宙、低层次、小系统都是大宇宙、高层次、大系统的缩影。我们把这种‘中国套盒’的结构称为全息递归结构。”(王,严1995:54)“中国套盒”的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这些结构必须是:(1)构式(构架、框架、模型、模式)相同或相似;(2)层层相套。鄙见以为,以“中国套盒式的结构”来比喻递归,可谓交煽互发,使两者都变得易于理解了。结论:我们可以从事实中看出,整个语言结构和言语生成是处于相同结构的重复与层层相套之中。语言递归性的根源在于宇宙的递归结构即宇宙全息律。宇宙信息与宇宙结构压缩在语言结构里。 例二:以序语言学(Pike,K.L.1959)说明语言结构不过是对宇宙结构的复写。序位是观察语言的另一种视觉,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Pike指出:“一个人可能以‘单元’(units,例如人、东西、事件、态度或者特征)来认知某某东西并以此来为它们定性,权当它们(单元)在某个时刻有一定的边界,权当它们是不变的。这便是以一个颗粒看世界的视觉(a particle view)。在音位中,这种视觉聚焦于一个具体的音节,在语法中,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句子。”同样,以不同的聚焦点,人们可以观注于一个东西不断变化的方面,这个东西以某种方式朝向变化过程中的波峰(a nuclear peak of experience or content)或者离开波峰运动。这样的暂时的聚焦于变化的方式,便是对情景的波浪式视觉(a wave view)。这个“波”理论的应用,在音位学中,我们可以观注go中的元音/ou/是圆唇向后扩展开去的运动,在go中/g/在前,而在give中的/g/比较扁平。在语法中,一个波的成份可能体现在发音快速的词的融合中,come here (后面就要谈到)发音一快便融合成“kmere”。“场”的视觉(a field view)是用来专注于系统或子系统的,而不专注于单元的“切分”(单元之所以可以切分,是人将单元权当成在某个时刻有一定的边界,权当们是不变的)。“场”理论的应用可以这样设想:在音位学的“场”观中,可以聚焦于一个音位的整体上的曲线过程。在语法中,“场”观用来记录(跟踪)一套(或一个矩阵matrix,即模式)小类句型。语言的粒、波、场性质,合观起来,是人类语言结构的大体比喻。当我们说语言有粒、波、场性质时,其实是人将宇宙的结构移来观察语言得出的结果。这种观察,处处都在证明语言与宇宙的全息关系。另外,当我们说语言的粒波场性质时,我们不妨将这三者合观为一,一个统一的场———宇宙全息统一场。“信息是物质的,宇宙是统一于信息的。宇宙信息以无限密集的形式,亦即以无限接近于绝对连续或无限连续的形态存在,这种形态的总体就是宇宙信息统一场。”5 关于两个语言猜想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都能提出预言与猜想。语言全息论提出的猜想是:(1)隔代激活语音音感;(2)机器人不可能有人脑般的智力与语言。现简略地介绍第一猜想。我们提出,隔代激活音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上一代或上几代人学到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本来就以音感的形式潜伏地存在于(血亲的或非血亲的)下一代或几代人的头脑里。第二层意思,积极地寻找将潜伏着的语言能力(音感)显化(激活、诱导)出来的科学方法(一旦成功,对语言习得与学习将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这个猜想的根据有八点:(1)天生语言机制的假设。(2)先天的意会全息结构。(3)宇宙重演律(再生必重演)。(4)音感召唤与音感保存。(5)语音音感基因的信息是不灭的。(6)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记忆力与重现力。(7)认识(作为一种能力)全息重演力。(8)认知科学承认语言能力具有生物遗传性。 结论:语言全息论是用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律和系统论对语言的性质、语言理论的思考。从这一角度看(对思考进行思考),这种理论便是哲学或一种哲学。我宁愿称它为语言的科学讨论。语言全息论指语言内全息状态与语言外全息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