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口腔辅助模仿”语言的编码和解码
编码过程 ——————————————————————————> |
源语义信息1
实物及特征
属于单纯思维
不是语言 |
语言信息2
肢体模仿
属于动物语言 |
语言信息3
声音参与交流
属于动物语言 |
语言信息4
口形参与模仿
属于人类语言 |
语言信息5语音随口形变化
属于现代语言 |
解码过程 <—————————————————————————— |
通过经验的交流和积累、继承和发展,这种伴随着口形的变化而变化着的语音显得越来越有社会价值了。所以今天人类的语言在本质上都是口形变化着的语音。小孩子常用嘴咬东西的习惯就是发生在他学习语音的发育阶段,这种习惯能促进口腔和舌头肌肉的发育,有利于他对语音的学习。
在肢体语言中,大多数肢体动作可以清晰地表达动词、名词等实词,但有时也可以表达虚词。语音则基本用来表达虚词,但有时也可以充当实词,比如拟声词就基本是实词,却容易被语音表达而不容易被肢体动作表达。因为语言的虚词可以逐渐地转为实词,再加上许多拟声词被借用来表达名词和动词,使语音的表达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这些过程和语言起源于“音拟”的说法是一致的。
肢体语言的编码过程和语言的起源过程是一致的,这个过程的本质是信息载体的转换过程和信息自身的简化过程。通过载体的转换,使信息便于携带和使用;通过信息自身的简化,使信息便于保存和组合。但是对声音的模拟是是完全不需要这个编码和解码过程的,所以拟声词几乎是没有国界和语种区别的。当我们给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讲拟声词时,他可以轻易地区别这些拟声词的语义。有这样一个实验,我曾经让没学过“蛙、鹅、猫”这几个词语的外国人分辨这三个语音的对应语义时,只要告诉她们测试内容是三种动物的名称,他们居然能完全分辨清楚。
Sapir (1929) 作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准备了一些物品﹐都是一大一小成对的﹐又自拟了一些无意义的词﹐如 [gil]﹑[gl] 等。然后他让一些受试者用这些词去给那些物品命名。结果有显著倾向﹕[gil] 一类词都用来命名小号的物品﹐而 [gl] 一类则命名大号的。后来Jespersen (1933)﹐Jakobson & Waugh (1979) ﹐奥哈拉 (Ohala 1982, 1983, 1984) 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②
|